我的家乡昭通,居乌蒙之腹地,扼四省之通衢,南连昆明,东接贵阳,北临成都、重庆,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维系八方。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统筹省内外各级师资力量,制订2022年专家人才县情研修班培训计划,持续深化云南省基层人才对口培养、东西部协作人才交流机制,推荐教育、医疗、农业部门中层骨干6人参与2023年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选派2名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到上海深造学习。从县内专家人才中评选出优秀人才,调整充实县委联系专家队伍,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健全政策体系,渲染人才引留质感。完善保障机制留住人才,开通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站,实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盐津县庙坝镇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现场交流培训活动。选派党建指导员和驻企联络员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主动上门问需求、送政策、拓项目。昭阳工业园区有12户企业获得云南省高新企业认证,申报各类专利100余项,已获得专利83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专利59项、外观专利9项,部分成果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坚持质效并行,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加大人才宣传力度,用好一把手谈人才人才支撑两个平台,全方位展示镇雄重才、爱才的外部环境,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爱护人才和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为更多返乡干事创业的县外人才提供优渥的外部环境。遥想当年要几天几夜的车程,真的是天差地别。
那时,我还在山西忻州的一个军营里服役,那是一个写篇文章就可以引起轰动、引来读者(现在叫粉丝)追捧的年代。不知道遭遇了多少洪涝、冰雪灾害……在巧家县,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叫燕勇的喷锚工,他年纪不大,但已经在交通行业干了多年。此时天色渐沉,忍受着饥寒之困,乘客只好在半路上过夜……从盐津县到昭通市区140多公里的路上险象环生,事后想想,这情景跟王宝强主演的《人在囧途》何其相似。另外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地方经济基础差。
从昭通城区到凌子口地段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昭通机场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2个城市航线,架起了昭通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的空中走廊。
腿麻脚肿、腰酸背痛,就因为这并不便捷的交通,我们感到身心俱疲,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结了冰凌的路面生冷坚硬,稍不留神,车辆就会滑出路面,掉下悬崖陡坎。他们如此苦拼实干,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早一天打通困扰昭通多年的民生路和幸福路。1月21日,西环高速公路丽媛隧道双幅贯通,都香高速公路黑石1号隧道贯通。
冰天雪地的时候,驾乘人员都把过往凌子口视为过鬼门关。于是,一场交通攻坚大会战在乌蒙大地轰然打响。无奈,我只能在成都逗留一晚,第二天再坐到昭通的汽车。好在我意志坚定,不管路上遭遇什么情况,最终还是坚持到了昭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更让人振奋的是,进入2022年以来,昭通市高速公路建设捷报频传:1月13日,大永高速公路桃子树隧道左幅贯通。1997年,在经过3年奔波之后,我终于从忻州部队调到武警云南总队昭通支队。
以苹果、马铃薯、竹子、天麻、花椒等农作物为代表的昭通农特产品,走出了云南、走出了国门,老百姓再也不用为自己种出的蔬菜、养殖的牛羊卖不出去而犯愁。翻天覆地的交通变化,带动了产业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为昭通百姓打通了富裕之路。
世人皆知蜀道难,其实,那些年的昭通,不论是朝东朝西,还是向南往北,同样没有几条像样的路,不论是哪条路都会让你在百折千回中感到万般艰辛和纠结。调到昭通后,尽管结束了两地辗转之苦,但作为一名记者,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昭通交通的发展状况。昭通要发展,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综合交通才是首选。随着市内两小时交通圈、与周边州(市)之间三小时交通圈、到成都、重庆、贵阳、昆明4个城市四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高铁圈的基本形成,两座山头声相闻,见面相逢走三天的困境彻底成为历史。李世享 摄与昭通结缘,大概要追溯到28年前。本以为可以继续前行,可谁料还没到大关县时汽车又陷入坑塘抛锚了。
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看女友的情景。我不敢往车窗外看,只能憋着一口气直愣愣地盯着脚下,怕稍一分神,就会滚落到崖底或者掉入滚滚江水之中。
面对交通的历史欠账和建设短板,全市上下群策群力,创新工作模式,不断在规划引领、标准指南、建设模式、融资工作、人才支撑等方面寻求新突破。曾在《云南交通报》当过多年记者的一位昭通人在他的一篇长文里有过这样的描述:凛冽的风从这里灌进昭通坝子,冷酷的霜凌让经过这里的车辆寸步难行……海拔1950米的凌子口,在昭通应该算不上什么,但特殊的地势山形,变化无常的气候,迥异的植被和风土人情,使得凌子口成了最让人头疼和痛苦的一段路程。
我脚下的这条山路就夹在绝壁与江水之间,坐在颠来晃去的车上,于华北大平原长大的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景,瞬间有一种命若悬丝的感觉。大车和防滑性能差的车辆,必须加装防滑链,才能试探着缓慢而行,即便如此,也常有东倒西歪的车子冻毙于路上、侧沟里,甚至是山涧深谷里。
曾经因交通发达商贾云集的昭通,又因交通瓶颈而陷入了尴尬境地,其丰富的物产资源被埋于沃野,峻秀的自然风光也被藏于深闺……困厄之境,超乎想象,可也没能阻滞昭通前进的脚步。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了歌手韩红演唱的《天路》这首歌。通达必将繁荣,闭塞势必落后。天堑变通途,通达正当时。
这歌声,不正是对昭通综合交通建设的最好诠释吗?这歌声,不正是600多万昭通各族儿女希冀已久的深情表达吗?作者:刘建忠。2016年,镇毕、昭乐、格巧、宜毕、宜昭、昭泸等6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我想起了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财富之脉也。昭通,渐渐从内陆开放的前沿滑向封闭落后的末梢,发展速度被周边州(市)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并逐步呈现被边缘化的趋势。
预示着这3条高速公路将在2022年底前如期实现全线建成通车。婚后,儿子出生,我们给他取名刘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充满坎坷的路,还有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硬化了近两万公里农村公路。司机将车修好,再次出发时才发现汽油已快耗尽,怕赶不到目的地,忙搭上过路车去附近加油站找油。人们同样不会忘记:为了让天堑变为通途,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之倾注了心血和智慧,付出了劳动和汗水。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
当时的昭通,茶马古道蹄声清脆,物资流转水陆并举,商贾往来熙熙攘攘,朱提银矿车水马龙,是云、贵、川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甚至在民国时期昭通还获得了小昆明之美誉。都香高速公路永丰互通。
2016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找准制约昭通经济发展的脉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结合金沙江连通长江黄金水道贯通长江经济带交通枢纽的机遇和优势,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出了交通先行战略。但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现代化运输体系快速崛起的时候,昭通却因各方面的因素,错失了跟上时代步伐的机会。
一时间,踉踉跄跄趑趄不前的汽车、哗哗作响的铁链、瑟瑟发抖地追着汽车奔跑的村民,成为冰天雪地间一道独特的风景……从南到北,我领教了昭通恶劣的交通环境,也饱尝了因交通不畅带来的苦楚。令人忧心的是,由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生态环境脆弱,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陡壁等地质灾害隐患较多,昭通交通建设的成本远远高于平原地区